沉浸式文旅產業受追捧 困難亦不容小覷
沉浸式體驗通過內容IP、環境渲染、場景塑造等,利用受眾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引導其享受某種特定的氛圍、情感與體驗。
2021年9月9日,《國寶總動員之蛋殼陶尋親記》演出現場
實景娛樂、古風市集、主題街區、文創IP……近年來,沉浸式文博綜合體在各地屢屢出彩破圈,吸引游客紛紛打卡。
基于現代科技,一批深藏不露的文物國寶“飛入尋常百姓家”,古代市集戲院仿佛從歷史奔向現實,不僅吸引眼球,還能寓教于樂,與群眾文化需求相融合,傳遞人文價值、增強文化自信。
這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成為新的文旅方式,這些沉浸式文博綜合體正在釋放文化和經濟能量。
國寶“飛入尋常百姓家”
走進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歡樂薈一樓沉浸式數字文物體驗館,巨型銀幕上星星點點。不一會兒,星星點點繪成一幅《千里江山圖》。畫中的水面上,一位漁人撐船而來;天空中,一群鳥飛過。
在這里,通過現代數字技術和藝術手段,八個國寶盒子交叉錯疊依次呈現,讓觀眾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跨時空碰撞。
在一個國寶展示室里,巨幅的墻面動畫投影和地面投影交相輝映,將參觀者帶回上古時代。畫面中,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彩陶瓶散落其中,并被放大,呈現出獨特的形式感與穿越感,彩陶瓶上的紋飾逐漸轉化為鳥、魚、水等自然元素。
點擊面前觸摸屏上的按鈕,“燒造溫度650—700℃”“燒造溫度700—850℃”,巨幅投影上的彩陶瓶顯示出國寶在不同燒制階段,隨溫度不同而呈現出的顏色變化。
講解員張越介紹,這是清乾隆年間燒制的各種釉彩大瓶,燒制成功率只有0.23%?,F僅存一件,作為國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走出體驗館,國寶文創產品等能延續游客的體驗和好奇心。從過去簡單的鼠標墊、扇子等文創產品少有人問津,到如今各大文旅綜合體相繼推出“國寶盲盒”等紅遍網絡,一批珍藏的國寶走進視野,并引發關注和討論。
由華僑城濟南公司聯合國內文娛新場景創制運營商君看文化共同打造的沉浸式文博綜合體《國家寶藏》數幻體驗館于2021年9月在濟南章丘華僑城歡樂薈開放,打造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匯聚國家級文博資源的數字文化博物館。
華僑城山東區域公司副總經理喬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開館以來,已售出年卡接近5000張,頗受歡迎。
沉浸式體驗,讓國寶文物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游客感受古典與現代的交融。該項目總策劃制作人、君看文化創始人楊樂表示:“我們以科技賦能、故事共情、參與傳承為創作理念,希望讓優秀傳統文化觸手可及,讓我們的孩子愛上祖國文化。”
越來越多的出圈作品,因為“沉浸式+數字化”的創新表達,讓更多年輕受眾走進“中國故事”。江蘇南京秦淮·戲院里推出了大型原創沉浸式戲劇《上元燈彩圖》。游客可以選擇書生、俠客、錦衣衛等不同角色,然后換上不同服裝,跟隨演員在里面邊走邊看。通過全景式的視、觸、聽、嗅覺交互體驗,體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不僅如此,沉浸式體驗還能寓教于樂,成為美育親子空間。在美育主題的房間里,多種材質折疊,在豐沛的陽光下形成顏色、質地各不相同的折射反射,給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新奇豐富的感受。以中國文化為基因的音樂、語言、舞蹈、表演系統等親子美育課程,讓家長與孩子都能參與其中,而他們的學習和創作也會被收集起來編排進劇目,用于體驗館二層國寶親子探秘互動劇《國寶總動員之蛋殼陶尋親記》的不斷迭代。
從“賣門票”到“賣場景”
沉浸式體驗通過內容IP、環境渲染、場景塑造等,利用受眾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引導其享受某種特定的氛圍、情感與體驗。
“東方智美”國寶數字體驗展對《千里江山圖》進行了數字化創作演繹,流動的色彩和光影交織,數名游客目不暇接地“游歷”著壯闊山河。“織天機”通過巨型織機裝置,與傾瀉而下的織錦動態影像相結合,呈現織錦工藝之美。鋪天蓋地的星河包裹整個空間。地面上閃動的五個光環,吸引了幾名小學生的目光。依次踩完五個光環,投屏上的星空中五星匯聚,又變幻出二十八星宿,引來孩子們一陣陣贊嘆聲。
由上?;镁澄幕瘋鞑ビ邢薰景l布的《2021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沉浸式產業總產值已達到60.5億元,覆蓋了12大細分市場、41種業態類別、1521個項目數量。
隨著以“90后”和“00后”為代表的“數碼原住民”逐漸登上文化消費主舞臺,對獲得富有價值、難忘的沉浸式體驗有越來越強烈的需求,面向文化和生活消費的沉浸式產業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理想狀態下的沉浸式文旅綜合體,應是從“賣門票”升級到“賣場景”。消費者沉浸在整個場景中,在無形中消費。除門票外,其他吃穿住行消費變得自然。
基于這一點,楊樂也表示:“對于當下的文旅綜合體,打造新商業的一個前提是,是否能構建一個場景的編輯部。為什么叫編輯部?因為這個場景要不斷地創新,不斷有新的方法、新的內容、新的技術加入。”
在江蘇蘇州,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記》已經成為蘇州園林一張新的文化名片。自2018年8月首演以來,該項目曾在不到13個月的演出季里演出130余場。據了解,該項目曾試水1580元、480元兩個價位版本,在不斷地打磨、市場試探中,項目方發現,1580元的名家版竟然更受歡迎。
因演出在傍晚開始,推動了滄浪亭的夜游市場,讓這座原本小眾的園林被更多人熟知。“沉浸劇《浮生六記》相當于在營銷滄浪亭,因為我們的沉浸劇使得當地游客量在演出期間上升了70%-80%,而游客所產生的各類餐飲、交通和購物等消費,達成了5-8倍于戲票的溢出效應。”該劇制作人蕭雁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透露。
創意內容的植入和空間場景的打造,使得復游與消費鏈延展成為可能。
“東方智美”國寶數字體驗展之《江山新語》
有待深度開發
與單純的商業地產相較,沉浸式文旅產業更能吸引消費者,但存在的困難亦不容小覷。
一個新文旅項目通常需要3至5年培育時間。華僑城山東區域公司副總經理喬鑫介紹,華僑城歡樂薈的目標客戶群體主要是育兒家庭和年輕群體。項目運營情況與家長對新事物接受程度和價格敏感度都有關系。在長三角地區,類似的文旅項目較為豐富,市場競爭激烈,整體運營也相對成熟。但在山東濟南,作為首個此類項目,受眾認知觀念還需逐步培養,不能根據三五年內的投資回報率來衡量長遠經濟效益。
喬鑫認為,文旅項目要考慮落地性,其他地方的成熟項目并不能完全移植過來,需要結合當地文化重新梳理市場。華僑城歡樂薈便結合《國家寶藏》的內容與章丘龍山文化特色,將本土國寶“蛋殼陶”擬人化,融入漢代長信宮燈、商代的婦好鸮尊、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等元素,打造了以國寶為主題的親子體驗劇。
與此同時,對于以“主題化”作為主要賣點的沉浸式文旅綜合體來說,往往需要較高的資金投入,以獲得IP加持。但是,文化旅游、餐飲等行業目前受疫情沖擊較大,旅游投資商對于高端文旅市場的態度變得更為謹慎。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發展沉浸式業態”,引導和支持虛擬現實、增強現實、5G+4K/8K超高清、無人機等技術在文化領域應用,發展全息互動投影、無人機表演、夜間光影秀等產品,推動現有文化內容向沉浸式內容移植轉化,豐富虛擬體驗內容。
政策利好下,處于新風口的沉浸式文旅產業還有待深度開發,市場期待更加用心制作的好場景、好內容。僅以“沉浸”二字作為噱頭,項目恐難走得長遠。
《國家寶藏》總導演于蕾認為,好故事是硬道理,好的內容是硬道理,不要低估年輕人的審美,他們永遠會為最優質的內容而感動。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天津大學牽頭編制國內首個公園綠地低碳評價標準
該標準將明確我國“碳中和、碳達峰”戰略要求下以城市公園綠地作為落腳點的低碳評價目標要求和評價標準體系,從而促進未來城市綠地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詳細】
北京:昆玉河兩岸將增21座下河梯道
昆玉河又叫京密引水渠昆玉段,起自頤和園公園內的團城湖南閘,至羅道莊跌水處與永定河引水渠匯合,進而向東流入八一湖和玉淵潭公園內。昆玉河是京密引水渠的尾段,全長7.67公里,沿途有多個歷史、人文景觀節點【詳細】
拆除公園圍欄讓美景融入城市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劇增、功能需求的多樣,我們會發現一些公園里的湖水不再流動,配套設施也逐漸老化。立起的圍欄就像是一面有形的墻,讓本應是城市里重要組成單元、陪伴了幾代人的公園,慢慢有了距離感【詳細】
第十三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畢業論文榮譽獎獲獎名單公示...
第十三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按相關評選程序,經評審委員會的認真評選和嚴格審定,畢業論文類榮譽獎獲獎名單已揭曉?,F將結果予以公示,請各參賽院校和參賽師生認真核對有關信息,如有異議請于2022年9月28日前與園冶杯【詳細】